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9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47篇
物理学   9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一类机器人系统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把结构阻尼系数当作控制变量来讨论一类弹性机器人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并利用Banach空间几何性质证明了最优控制元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头部的视觉跟踪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博  黄强  郝群  张伟民  别海罡 《光学技术》2003,29(3):347-349
对运动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是机器人视觉的一项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跟踪运动目标的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了双计算机处理和Memolink通信方式的机器人控制结构,以图像处理为基础,在图像经过校正之后,通过区域分割和目标识别两个步骤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并控制机器人对目标进行跟踪。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焊接已成为焊接自动化技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文中通过阐述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组成原理和主流软件,认为须在焊接自动化专业构筑起机器人离线编程的相关课程体系,才可将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引入焊接自动化专业。以此提升焊接自动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超大型航天结构具有超大柔性、超低固有频率的特点,空间机器人在轨组装时应尽可能避免激起超大型结构的柔性振动.空间机器人组装超大型结构模块的过程分成抓捕阶段、位姿调整与稳定阶段、安装阶段和爬行阶段.通过对安装阶段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提出共线安装的轨迹规划方法,有效避免了柔性结构振动.首先,采用自然坐标法和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主结构-空间机器人-待组装结构的在轨组装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将共线安装的要求转化为空间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约束,要求空间机器人质心到主结构/待组装结构的距离保持不变,实现共线安装的轨迹规划.数值仿真表明:提出的组装方法在组装过程中可有效避免超大型结构的横向运动,降低夹持力矩.最后,分析了系统参数对组装过程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为超大型航天器的在轨组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俊  任国全  李冬伟 《应用声学》2017,25(12):86-89
针对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跟踪误差模型;其次,设计了转速有限时间控制和线速度滑模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律,并给出了考虑运动受限作用下的控制律修正表达式;最后,基于MATLAB对所提控制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了不考虑运动受限情况下跟踪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设计的跟踪控制律能够实现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对圆轨迹的有效跟踪,且考虑运动受限作用的控制律更加符合实际;文章研究分析了运动受限作用对于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影响,分析结果对其他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单腿协调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实时分散解耦控制系统:基于PC-Based控制系统架构,在RTX环境下模块化了实时控制子任务,并对多任务的处理进行了实时调度,搭建出了机器人的实时分散控制系统框架;针对单腿系统设计了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广义解耦控制算法,并将其嵌入到整体程序框架中,实现了多腿联动的分散解耦控制。物理样机实验表明开发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分散解耦控制算法的实时性要求,提高了四足机器人运动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其连续稳定地行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挖掘机器人的自动挖掘,在挖掘机实验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电路改造,构建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通过无线蓝牙与上位机进行通讯,实现对挖掘机操作装置的控制。通过视觉传感器采集挖掘机铲斗、目标物的实时图像,经图像处理后,对目标物中心及铲斗标记中心进行提取、定位,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实时距离,进而控制挖掘机铲斗对目标物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8.
We present a chemical discovery robot for th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iscovery of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a huge reaction space exceeding ten billion combinations. The system was designed to search for areas of reactivity found through autonomous selection of the reagent types, amount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aiming for combinations that are reactive. The process consists of two parts where reagents are mixed together, choosing from one type of aldehyde, one amine and one azide (from a possible family of two amines, two aldehydes and four azides) with different volumes, ratios, reaction times, and temperatures, whereby the reagents are passed through a copper coil reactor. Next, either cobalt or iron is added, agai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ossible quantities. The re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evaluating differences in pH, UV‐Vis, and mass spectra before and after the search was started. The algorithm was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interesting regions, as defined by the outputs from the sensors, and thi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range of 1‐benzyl‐(1,2,3‐triazol‐4‐yl)‐N‐alkyl‐(2‐pyridinemethanimine) ligands and new complexes: [Fe(L1)2](ClO4)2 ( 1 ); [Fe(L2)2](ClO4)2 ( 2 ); [Co2(L3)2](ClO4)4 ( 3 ); [Fe2(L3)2](ClO4)4 ( 4 ), which were crystallised and their structure confirm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etermination, as well as a range of new supramolecular clusters discovered in solution using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9.
模糊逻辑在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很多,多数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本文运用模糊逻辑的思想,构造了一种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其计算量较其它方法大大减小,且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The dynamic model of tree-like multibody systems is linear with respect to the parameters of mass distribution for instance when barycentric parameters are used. Thus, assuming that the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kinematics are perfectly known, these quantities can be estimated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s. The necessary data a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joint forces and/or torques and the resulting motion given in terms of positions, velocities and accelerations. An alternative method uses measurements of the reaction forces and torques applied to the bedplate.The linearity of the dynamic and reaction models with respect to the barycentric quantities does not however imply that the latter constitute the minimum set of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system. In other words, some barycentric parameters may disappear from the models or may be redundant in the sense that they appear only via linear combinations. In the first case they are not identifiable, while in the second case the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 leads to estimated values which are correct for the combinations but can be erroneous for the individual parameters.The various options taken to derive the dynamic and reaction models by use of the ROBOTRAN programme are briefly reviewed. Then the rules leading to the minimal parametrization are presented and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a practical example related to a robot calibration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